加密貨幣監管的“一體兩制”,北京與香港分化還是互補?
2023/12/05 11:24:15本文要點:
●2021年9月,中國宣布禁止在境內交易所有類型的加密貨幣,但在數月之後,中國香港卻開啟了加密貨幣合規的探索。 「一體兩制」之下,香港與北京加密政策開始背離。
●關鍵性證據表明,大陸企業早已在港佈局加密貨幣市場。尤其是以BC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萬向區塊鏈、中信集團領頭的企業,更是在港早有規劃。
自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中國在任何一個時段都是加密貨幣市場繞不開的關鍵重心。截至2021年,中國比特幣算力仍位居全球第一,最高算力佔比曾高達75.53%,是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三倍之多。 2021年9月,中國宣布禁止在境內交易所有類型的加密貨幣,但在幾個月後,中國香港卻開啟了加密貨幣合規的探索。 「一體兩制」之下,香港與北京加密政策的背離,到底是兩極化還是守望互補?本文將從全局角度為您詳細論述。
2019年9月,中國大陸比特幣算力佔75.53%,是其他國家算力總和的三倍
圖片來源:劍橋大學比特幣算力指數
中國大陸的加密貨幣監管進程:從全球領先到嚴格監管
2013年12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13年19號公告《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在該通知中,將比特幣正式認定為虛擬商品,而非貨幣,並規定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進行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該通知重點在於防範比特幣的金融風險,並未禁止個人或企業參與加密貨幣交易。
在此後四年中,以比特幣為首的加密貨幣在中國開啟了野蠻增長階段,截止到2017年9月24日中國七部委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之前,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當時交易量排名前20的交易所有50%以上都是中國人(或華裔)創立,來自中國市場的加密貨幣交易量佔市場交易總額的80%。
圖片來源:搜狐
自2017年中國七部會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之後,加密貨幣市場迎來了漫長的加密寒冬,比特幣價格一度從2017年$18824的高位,跌至2018年底的$3468 ,跌幅高達81.58%。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的重點在於禁止加密貨幣交易類企業從事首次代幣發行(ICO)、法幣互兌、幣幣交易、衍生性商品交易等服務。而對於個人買賣加密貨幣,則沒有明確的規定。
因此,從2017年開始,各大交易平台開始逐步撤離中國境內,但加密市場的其他產業(如挖礦、區塊鏈技術)並未受到影響。 2017年到2021年期間,中國比特幣算力仍位居全球第一,最高算力佔曾高達75.53%,是全球其他國家總和的三倍之多。
2021年9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並明確挖礦、發幣、代幣發售等行為均為非法行動。自此,加密貨幣市場在中國有了行為底線,各大加密企業也陸續轉型或搬離大陸。
中國香港的加密貨幣政策演進:合規性的探索與創新
一直以來,中國對於香港地區的治理,都秉持「一體兩制」的原則,在加密貨幣領域尤其如此。在《一文讀懂香港加密貨幣政策,2023年香港加密貨幣最新政策詳解》一文中,FameEX曾詳細剖析了香港地區加密貨幣政策的演變。
早在2016年,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為首的各港府監管機構就開啟了《區塊鏈技術沙盒測試》計劃,嘗試探索加密貨幣的用例與創新應用。在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實施「沙盒」計畫之前,中國香港對加密貨幣及衍生領域的監管還沒有明確傾向,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中國大陸對加密貨幣市場監管呈現趨嚴態勢之下,中國香港開始慎重考慮轄區內加密領域發展方向。
直到2018年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了《有關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及交易平台營運者的監管框架的聲明》,明確加密貨幣屬於「證券」或「期貨合約”,相應衍生產品和活動歸屬證監會監管範圍。並在2019年推出新的監管框架,明確要求推廣證券型代幣交易服務的交易平台,必須取得香港證監會頒發的第1類及第7類牌照(以下稱「1號牌照」、「7號牌照”)。
此後,中國香港地區加密貨幣的監管政策逐漸清晰化,突顯「擁抱合規的加密貨幣產業入場」及「大力培育引導加密相關產業生態」的姿態。這與中國大陸的加密貨幣政策,已經是完全背離的兩個政策方向。也正是因為中國香港相對寬鬆的加密貨幣政策,才讓2022年到2023年加密熊市之時,以大陸0.5%的人口總量,完成與大陸相近的加密貨幣交易量。
07 /2022至 06 /2023,香港加密交易額$640億,同期大陸加密交易金額$864億。
圖片來源:Chainalysis
一體兩制之下,香港開放加密市場到底是「橋頭堡」?還是「獨木橋」?
政策呼應,大陸與香港本就一體兩面
截至目前,從未有官方文件正面回應中國香港的加密政策是受中國大陸監管方向的影響,抑或是獨自實施。但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也能側面解讀出一些關聯之處。
前文我們說到,從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開始,中國大陸就徹底杜絕了加密產業在國內的發展。而從幾個月後開始,香港開始頻繁的推出各類加密貨幣監管措施與嘗試,包括不限於以下這些內容:
●2022年01月1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發布《加密資產與穩定幣》主題匯思,同時,香港金融管理局發布《加密資產與穩定幣的討論文件》。
●2022年04月2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發布《「數碼港元」的四條必答題》主題彙思,並在同年9月20日發布《「數碼港元」— 邁出新一步》,該文件闡述,金管局啟動的「數位港元」計畫是與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等機構合作的產物。
●2022年10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布《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中,重點描述了Web 3. 0和元宇宙所帶來的機遇,並確認推出證券化代幣、穩定幣(數碼港元,CBDC)、NFT試驗計劃,這幾項內容,都與大陸正在著重發展的加密產業不謀而合,2023年5月,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了《北京市互聯網3.0創新發展白皮書(2023年)》此白皮書的重點敘事,也是圍繞Web 3. 0和元宇宙及衍生產業。
●2022年11月10 日,在金管局發布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高峰會圖片新聞稿》中,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方星海在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的談話中表示:大陸發展為高品質的資本市場仍需要較長時間,香港本身已是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對於國家發展尤其關鍵,國家會推出系列措施,推動香港進一步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離岸人民幣樞紐。
●2023年10月,京港互聯網3.0數位產業(Web3Hub)共建合作正式啟動,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表示:「Web3Hub的目標是為香港孵化超過1000個高品質的Web3. 0項目。」北京作為首都,擁有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吸引全球的投資者、開發者和用戶,推動Web3.0技術的全球傳播和應用。
使用者互通,香港加密市場存在吸收大陸高淨值人群與投資機構的可能
前文我們說到,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香港加密貨幣交易額$640億。 Chainalysis數據報告顯示,這麼大的交易金額大部分是有場外交易(OTC)推動的,而這些場外交易,通常面向的是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個人。
香港加密交易金額1萬美元以上的機構交易額佔比為96%。
圖片來源:Chainalysis
在兩家已取得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的交易所中,HashKey 與OSL的KYC認證,並未拒絕來自大陸的機構與個人認證或交易加密貨幣,而是只要提供香港頒發的綠卡、居留證(非永居)、工作簽證等證件,即可開戶交易;或是在其他國家有相類似居留證(非永居)的大陸用戶,也可以開戶交易。
機構用戶與高淨值人士取得其他國家的居留證(非永居)門檻並不高,這代表香港加密貨幣市場,存在吸收大陸高淨值人群和機構投資者,包括來自大陸的加密貨幣投資者投資的可能性。
另一個關鍵性的證據表明,大陸的巨頭企業早已在港佈局加密貨幣市場。尤其是以BC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萬向區塊鏈、中信集團領頭的企業,更是在港早有規劃,讓我們逐一分析。
1、OSL:兩家香港持牌交易所之一,上海註冊企業的全資子公司
OSL官網頁面顯示,該平台是由公共金融科技和數位資產公司BC科技集團(863.HK)支援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而BC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官網資訊顯示,OSL是其集團經營的三大核心業務部門之一。在中國大陸企業資訊查詢網站企查查平台查出,該集團是一家位於上海黃浦區的註冊公司,其大股東名為East Harvest Global Limited,漢語譯名疑為:東方嘉實國際有限公司。
巧合的是,OSL與嘉實國際在9月剛達成策略合作,根據嘉實基金官網顯示,嘉實國際是2008年在香港成立的全資子公司,而嘉實基金本身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資產管理規模高達14,500 RMB.
圖片來源:企查查
2、HashKey:国内万向区块链创始人肖风博士的又一力作
圖片來源:HashKey官網
HashKey官網顯示,肖風博士是HashKey Group集團的董事長與首席執行官,他也是國內知名的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的董事長、中國最早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博時基金管理的聯合創辦人和副董事長。這是一位參與過國家級區塊鏈專案的大佬。而HashKey是由他執掌的香港兩大持牌虛擬資產交易所之一。
總結
每一項政策實施,都不會是孤立存在,更不可能是臨時制定的,它的背後一定有完善的發展邏輯和指導背景。中國香港做為中國「一體兩制」的特殊行政區域,有著自主且與主體相呼應的金融發展體系,在加密領域也是如此。中國香港的特殊位置決定了它要做到兼容並蓄且對外開放,而把香港打造成Web3.0時代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必然是雙方所願。未來的香港,必然在加密貨幣領域大展光彩。
免責聲明: 本文所提供的內容僅供學習與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參閱這裡了解詳情。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之前,請自行研究並諮詢專業的財務顧問。 FameEX對因使用或依賴本文內容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不負任何責任。